2007年乌恰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 K45899617/2024-01171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乌恰县人民政府 | 发布日期 | 2007-10-17 17:02 |
名 称 | |||
文 号 | 〔〕号 | 有 效 性 | |
来 源 | 乌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在自治州党委、人民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牧业扬优势、种植抓特色、矿业兴加工、边贸扩总量、旅游强后劲”的发展思路,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年来,我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认真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制定和顺利实施了“十一五”规划,并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2年增长41.1%,年均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5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2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007年招商引资比2002年增长104.75%,五年年均增长27.03%。
尤其是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财政收入增长42.24%;完成城乡抗震安居1510户;实现城乡就业再就业1503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
(一)经济运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围绕“八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工业强县战略。利用境内丰富的能源、资源、口岸优势引进大红山铁矿、华锌矿业、金旺矿业等矿山企业44家,经济贡献率达到93%;产品销售由原矿逐步向初加工或深加工等产业链延伸;完成城东和康苏两个工业区的规划和“三通一平”工程,帕米尔肉制品、石棉瓦等6家企业落户工业区。全县企业由2002年的21家增加到2007年的61家;各企业务工农牧民队伍由2002年的40人增加到2007年的1513人,实现人均年工资收入8000余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连续两年荣获自治州“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全县工业产值由2002年的1660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5亿元,为壮大我县经济实力,培植地方财源、税源、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收入、拉动一产带动三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发挥地缘、资源、能源和口岸优势,提高服务质量,强化招商意识,落实优惠政策,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参加各类区内外展洽会。五年来招商引资项目累计达到93个,从2002年2068万元增加到2007年1.93亿元。
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矿山秩序,严厉打击无证开采的行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盘活现有存量土地,以地融资,实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加大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力度。五年来共出让国有土地32宗,出让金870.21万元。
三产总体水平明显提高。批发零售业及餐饮服务业快速发展,个体工商户由2002年的361家增加到2007年的537家,个体企业由3家增加到67家,从业人员分别增加了351人和1533人。客货运车辆已达80辆,从业人员达到235人。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两个口岸2007年共进出口货物预计突破70万吨。旅游业蓬勃发展,2007年客流量突破10万余人(次);信息产业惠及百姓,电话用户达到1.75万户,比2002年增长51.82%,全县平均每百人拥有电话30部,宽带用户达到450户。房地产业悄然兴起,交通运输逐年壮大。2007年,第三产业已实现产值1.37亿元,比2002年增长64%;从业人员达到1700人。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把特色产业做优,优势产业做强。
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不断夯实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共投资591万元,新建乡级兽医站4所,新建(维修)配种站63座、改良草场5.2万亩,建立双层草场1.8万亩,药浴池51座、暖棚800座、牧道350公里、牧桥16座。狠抓品种改良和接羔育幼,引进种公牦牛和种公羊1155头(只),改良绵羊60万只、山羊27万只、牦牛2.68万头。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工程建设,培育养殖大户250户,“柯尔克孜羊”已被国家有关部委注册,并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库,成为我县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成功举办了五届赛羊会和首届柯尔克孜种公羊展销会。加强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推行牲畜合作医疗制度,有效预防各种疫病发生。采取多种措施严厉制止代牧行为。加强天然草场保护,实施轮牧休牧,完善草场承包制度,对行政界线进行核对和调查,解决了个别乡历史遗留的草场纠纷问题。2007年,全县牲畜存栏32.15万头(只),其中:适龄母畜21.54万头(只),牲畜出栏21.52万头(只),比2002年增长19.4%,年均增长3.5%。出栏率65%,比2002年增长11.5%,年均增长2.1%。出售牲畜18.96万头(只),比2002年增长35.5%,年均增长6.4%。商品率55%,比2002年增长9.3%,年均增长1.7%。累计为牲畜打耳标158万头(只)。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各乡镇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发展晚熟杏、大棚蔬菜和秋桃种植,蔬菜无土栽培试验成功。投资330万元对低产田进行了改造。扩大了阿魏菇生产基地,产量由2002年的3吨增加到2007年的30吨;严格执行税费改革力度,取消村级“三提五统”,每年为农牧民减负106.7万元。
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草)工作,缓解草场压力,解决饲草料不足的问题。新建了北来西、冬昂额孜、玛依喀克三大草料基地,退耕还林(草)2万亩。农牧民2003年享受退耕还林粮食补助1600吨,2004年后每年享受直补资金200余万元。
加大天然林、公益林、封滩育林保护力度,累计完成人工造林5.2万亩,封滩育林1.12万亩,“三北四期”人工造林1930亩;植树1.3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150万株;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32万亩,享受国家补助面积19万亩,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有效改善了我县的生态环境。
(三)扶贫呈现新亮点。全面落实“1221”对口帮扶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各部门、社会各界做好对口扶贫工作。五年来争取各类扶贫项目50个,到位扶贫资金2671万元,共脱贫825户4125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以口岸下迁为契机,将新口岸区与城东工业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与县城合为一体。五年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工程、供暖供水工程、市场改造工程、干部居民抗震安居工程,文化、卫生、医疗、民族公园、步行商业街、生态河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改善了干部、居民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2年的21%提高到2007年的34.9%,绿地率从23%提高到33.9%。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五年来,共投资6281万元,相继完成了“三大”草料基地和生态搬迁区水利工程建设。对全县农村牧区改水防病工程进行了全面的新(改)建,基本解决了3.4万农牧民和32.15万头(只)牲畜饮水难的问题;投资8248万元的开普太希水利枢纽工程已通过自治区审批、立项,已完成“三通一平”前期工程。
城乡道路交通质量明显改善。先后共投资8295万元,建设县乡公路136公里,通村公路58.4公里,全县85%的村基本通公路。
城乡抗震安居进展顺利。自2004年启动城乡抗震安居工程以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格按照9度设防要求,新建了托帕口岸居民点、黑孜苇乡抗震安居小区、玛依喀克生态移民搬迁三个抗震安居示范点。分别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抗震安居办公室、自治州人民政府的表彰,先后获得“创新奖”、“先进单位”、“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06年全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质量现场会和2007年全疆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现场会在我县观摩。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得到了大连援助和对口帮扶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的资助,共筹措资金278.24万元,国家拨付资金1612.8万元,共建成抗震安居房5320户,2.66万农牧民喜迁新居。
(五)财税金融保险审计等工作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增收节支”这个中心,强化税收征管,严格预算管理,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大力支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障了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一是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712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00万元,国家转移支付资金额度逐年增加。二是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财政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推行以部门预算改革为核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农村税费、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及乡财县管乡用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不断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逐步扩大采购范围,对建材、设备等进行采购,五年来采购金额4516.64万元,累计节约资金707.52万元,节约率达到13.54%。
按照“依法审查,严格执法”的原则,加大审计力度,完成了本级预算执行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五年来先后审计县直、乡镇等111个部门和单位,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财务收支行为。
金融保险行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五年来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5196万元,成为农牧民生产投入的主要来源,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六)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了320名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标准,开发保洁、保绿、保安岗位,组建了劳务派遣服务中心、就业再就业基地等,累计实现城乡就业和再就业5795人。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59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850人,工伤保险参保2008人,失业保险参保3560人,生育保险参保3500人。
建立了农村特困户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了农村低保工程,五年发放城市低保金2589万元;积极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对我县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进行抗灾自救,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五年累计发放各类救灾款物(折合资金)1057万元。
强化信访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做好清欠工作。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各类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各族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年累计来信来访457件883人(次),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先后投入400余万元改善乡村办公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乡镇修建了办公场所和职工宿舍;分别设立了乡镇民政所、扶贫工作站、劳动保障工作站(所),乡村文化室等基层站所,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基础设施。
(七)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五年来先后投入科技资金867万元,开展科技之冬(春)、三下乡和农业科技知识宣讲活动,举办种植、养殖、劳务输出等各类培训班110余期,参训人数达到3.3万余人(次)。开展“百日广场文化”、“百名农牧民群众喜看家乡新变化”、“百名领导喜迎十七大·奥运环城徒步行”,举办了学校、社区、乡镇和民运会等各类体育活动,公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不断提高,取得了体育竞赛和道德风尚双丰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和“小学办到乡、初中办到县、高中办到州”的精神,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125万元,补助伙食费400万元;五年来上级部门、政府及社会各界为教育投资3031.4万元,先后新建教学楼和住宿楼20684平方米,进一步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教学环境,整合了教育资源,“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的复验。
五年来先后投资955万元,加大了县乡村三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管理体系,配备了基本的医疗器械设备,改善了医疗条件,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了医护人员素质。2006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有效缓解了农牧民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
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投入755万元,新建了演播大厅,购置电视硬盘播出采编系统,开通了调频广播和制作播出了“乌恰新闻”,完成了新闻专题制作网。电视节目频道由2002年的21个增加到2007年的35个。实施了“电视扶智”工程,先后为2035户农牧民发放了免费电视机。实施了“西新工程”,全县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1.05%和89.57%,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络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农牧区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双拥工作。先后投入500余万元为驻县解放军、武警部队修建办公楼、住宅楼、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交通工具、配备生产生活设施等。同时利用科技、文化、卫生等多种方式进行拥军,积极开展了“百名领导走边防”、“百名教师进军营”等活动,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对口援疆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加强与江西、辽宁大连、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奎屯市等地的联系和沟通,不断扩大交流合作领域。形成以援疆干部、友好县市为纽带,以项目合作、资金援助、人才培训、技术支援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扶工作新格局。尤其是辽宁省、大连市2005年对口援助乌恰县以来,援建了学校、医院、乡村办公场所、抗震安居房等,援助力度不断加大。
(九)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增强。坚持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认真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万人评政府”活动,使全县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强化了宗旨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尽心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行责任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推行民主管理,做好政务公开,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县长与副县长、副县长与分管部门层层签定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强化廉政考核和责任追究制。
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制定了统一、规范、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四五”、“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成效,设立了政务公开电话,开通了“恰广行风热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均达到100%。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的五年,是全县各级干部艰苦奋斗、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五年,也是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口援助单位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各族人民和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必须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第一重点,千方百计提高工业化水平;三是必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第一抓手,千方百计扩大引资总量、提高招商质量;四是必须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政府施政的第一目标,千方百计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五是必须坚持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素,千方百计塑造乌恰新形象。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薄弱、市场化水平较低,农牧民增收渠道不畅,就业压力大;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观念、开放意识以及工作方式方法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实现乌恰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要看到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部署。围绕“牧业扬优势、种植抓特色、矿业兴加工、边贸扩总量、旅游强后劲”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大力发展第一产业规模,加快推进第二产业步伐,努力提升第三产业水平;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措施:即“1238”。抢抓一个机遇,坚持两个推进,加快三个转变,巩固八大产业。抢抓一个机遇即中央对新疆和南疆三地州发展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历史机遇;坚持两个推进即坚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稳步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加快三个转变即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干部作风;巩固八大产业即巩固已形成的煤炭产业、铁矿产业、铜铅锌产业、天然气产业、建材产业、电力产业、轻工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到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9%。
——全县城乡面貌实现新变化。继续抓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人民生活质量达到新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年均增长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100元以上。医疗保险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新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两基”进一步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牧区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农牧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电话普及率达到70%。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
要按照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调整工业结构,以优势特色资源为依托,在培育和壮大企业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市场潜力大、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做大做强“八大产业”,加快铁矿、铜铅锌、天然气产业及境内石膏、陶土等资源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延伸矿业加工产业链,培植经济增长点。
抓好城东工业区和康苏工业区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项目进行规划,继续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培育更多有实力的企业、集团进园兴业,搭建发展平台,形成主业突出、产业集聚、集约经营的园区经济。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的督查和专项整治,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市场化、高效化、品牌化的要求,围绕农牧民增收,努力构筑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促牧、农牧结合、优化结构抓管理、增效益。农业产值年均增长4.1%。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以阿魏菇、无土栽培蔬菜、晚熟杏、秋桃等为重点,增加科技含量,逐步面向有条件的乡村推广,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培育市场产供销一体化,形成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品质优势,又具备较强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突出发展畜牧业,加快传统畜牧业改造,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狠抓饲草饲料基地、养殖育肥基地、种畜繁育基地、畜产品加工基地,健全牲畜疫病防治安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柯尔克孜羊”、高原牦牛等优良品种,积极支持农牧民开展牲畜育肥,提高畜牧业整体竞争能力、养殖效益和商品率。继续落实退牧还草、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围栏封育、轮牧休牧、禁止代牧等措施,改善草原生态,确保畜牧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做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强力推进外经贸发展。坚持“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在用足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对新疆和南疆三地州发展提出的一系列决策精神、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乌恰县地缘、资源、能源和人文、口岸优势,依托两个口岸,着力培育新的边境贸易增长点,做大做强畜产品及矿产出口、创新口岸边民互市贸易事业。使之成为集加工制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旅游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将吐尔尕特口岸发展成为具有中亚区域特色的国际贸易、加工中心。
突出发展旅游业。用现代理念打造旅游精品,整合旅游资源,利用玉其塔什草原风光、柯尔克孜民族风情、五彩山体、托云泉华、植物活化石沙冬青、古海遗址贝壳山、两山交汇地貌等旅游资源优势。积极组织跨国旅游,开展旅游购物,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加大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优势,使工业区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认真做好与对口支援省市和友好县市的联系沟通、文化交流、经济合作。
拓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全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能源、交通、农田、水利、畜牧、城镇基础设施、生态项目的实施。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抓好燃气、城市用水、污水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以县城为重点,以口岸下迁为契机,将口岸区与县城合为一体。农田水利方面做好农牧民饮水安全和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做好克孜勒苏河流域、恰克马克河流域沿岸护坡整险除障,抓好膘尔托阔依乡防洪工程,完成开普太希水利枢纽工程和乌鲁瓦提4万亩人工生态草饲料基地建设等工程;交通方面争取提高省道212、309线的等级标准,农村公路完成巴音库鲁提乡-铁列克乡、乌鲁克恰提乡-玉其塔什、乌鲁克恰提乡-萨瓦亚尔顿、托云乡-吐尔尕特口岸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项目,改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大格局。电力方面完成吐尔尕特口岸-托云乡通电工程、康苏-乌鲁克恰提乡-吉根乡通电工程,解决托云、吉根、乌鲁克恰提等乡常年用电不稳的问题,在边远无电村、无电户重点推广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五)继续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发挥财政金融保障作用。
积极培育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增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证重点支出,增加对新型工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税收入激励机制。加强审计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益。贯彻落实国家货币政策,完善金融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银行、政府、企业的沟通联动机制,保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信贷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六)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重点做好波斯坦铁列克乡(种羊场)农牧民安居问题。以整村推进和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贫困乡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供电能力,保证农民用电安全。加大农村改水防病工程建设。抓好抗灾救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农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加大科技知识普及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创建科技示范乡9个、示范村17个、示范户650个。
强化“两基”工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远程教育等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合作医疗,农牧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8%以上。到2012年,集中力量建设好妇幼保健院、9个乡镇卫生院以及村级卫生室,基本建成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的覆盖率。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12年,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5%和91.2%;电话普及率达到7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广泛开展“诚信乌恰”建设。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拥军优属、军(警)民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警政警民团结。
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享受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城乡居民覆盖面。
三、2008年的工作任务
各位代表,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和稳定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务院32号文件中央对新疆和南疆三地州发展提出的一系列决策精神,紧紧围绕制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团结拼搏,埋头苦干,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开创我县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主要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4%;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8%;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10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9%;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紧紧围绕“八大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矿产资源企业为支撑,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项目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围绕矿产等优势资源,加快农副产品加工、矿产等产业集群化发展,向园区集中,发挥规模效应,提高加工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继续做好以沙里拜、其克力克、托云等煤矿企业为依托的煤炭产业,以大红山、嘉鑫等企业为依托的铁矿产业,以华锌、金旺等企业为依托的铜铅锌产业,以阿克一井、阿克1-2井、胜动燃气等天然气生产、加工企业为依托的天然气产业,以多浪帕米尔水泥及境内石膏、石棉瓦、陶土等资源为依托的建材产业,以康苏火电、胜动燃气发电为依托的电力产业,以冰洲驼绒、宏发塑胶为依托的轻工产业,以峰源实业投资肉类加工为契机,以当地及周边畜牧业为依托的农牧产品加工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把项目建设作为牵引器,抢抓机遇,上争外引。强化项目建设的硬支撑地位,确保推进一批牵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用足用活国务院32号文件中央和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做好政策、资金、项目的衔接,力争更多大项目、大工程进入建设计划。同时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做到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资金到位率、工程开工率和投产达产率。做好企业信用评定工作,健全跟踪服务机制;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和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促使其成为工业经济中坚力量;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家,同时做好跟踪服务,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优化投资软环境,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实行重点项目县领导负责制,部门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专人负责和服务限时制,形成人人重视招商、关心招商的良好氛围。通过展销会、洽谈会、推介会等大力推介招商引资项目,创新招商方式,以商招商、以诚招商。2008年计划招商引资完成1.2亿元。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发展粮畜油果业。
畜牧业:按照“兴草场、增母畜、抓特色、搞育肥、促出栏、产业化”的思路,打造饲草料、养殖育肥、种畜繁育和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一是继续加快玛依喀克和北来西、冬昂额孜的草料基地开发,力争尽快发挥效益,缓解天然草场载畜压力。二是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场生态保护,采取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禁止代牧等逐步恢复退化草场。三是加强牲畜疫病防治,增强畜牧业的抗灾与防病能力,加大品种改良力度,调整畜群结构,发展具有特色的柯尔克孜羊和高原牦牛。四是发展育肥业,建立育肥基地9个,打造育肥特色村9个、专业户250户。五是强化龙头企业,加大对肉类综合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
种植业:按照“结构调优、作物调活”的思路,着力抓好设施农业。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着重在提高单产和效益上下功夫。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运用科技手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工作力度。继续做好黑孜苇乡蔬菜基地、阿魏菇生产基地相关工作,大力推广和引进优质高产小麦、玉米、油菜等品种,促进增产增收。扩大无土栽培面积,逐步实现产业化,结合乌恰气候特点,大力发展晚熟杏和秋桃等特色林果业,继续做好波斯坦铁列克乡秋桃瓜果基地建设,增大挂果面积,使其尽快产生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抗震安居:坚持保质量、降成本、促进度、抓入住,与农牧民定居、小城镇建设相结合。2008年自治区下达我县抗震安居计划任务4074户,其中:农村低收入贫困户1218户、困难户716户、一般困难户2140户。一是重点抓好波斯坦铁列克乡种羊场和康苏镇抗震安居规划建设工作;二是重点抓好2004—2008年抗震安居“回头看”工作;三是重点抓好铁列克乡海关新村,吉根乡斯姆哈纳村的建设规划工作;四是重点抓好抗震安居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入住率,确保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圆满完成。
农牧民增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以劳务创收为突破口,用足县内用工领域,开辟县外务工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各界、招商引资企业、对口帮扶单位、友好县(市)区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务输出和创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巩固疆内转移力度,扩大内地发达地区转移力度。二是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培养农村经纪人。帮助农牧民改变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就近就地转移、跨区域转移、常年转移、季节性转移,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百户、百户带一村、一村带全乡的劳务输出局面。三是加大对输出人员的跟踪服务,切实维护好务工人员的权益,使劳务输出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四是抓好今冬明春就业培训,围绕建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特色工艺制作、餐饮、家政、机械维修等行业进行培训。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继续按照调整布局,优化环境,拓宽投资渠道,注重投资效益的原则,在水电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加大小城镇建设,完成县城排水改(扩)建,天然气二期工程,生态河及309线县城段改(扩)建和城东工业区绿化、亮化、硬化,口岸下迁、政法系统及康苏镇、波斯坦铁列克乡小城镇规划等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文化、卫生设施建设方面,完成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改扩建,规划建设职业高中及黑孜苇、吾合沙鲁、膘尔托阔依、波斯坦铁列克、托云、铁列克六个乡级文化站,完成县计生服务站、妇幼保健院改(扩)建,膘尔托阔依乡计生站,民康项目、援疆人才楼续建,敬老院改(扩)建,县医院综合住院楼等项目。
水利设施方面,开工建设开普太希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继续做好玛依喀克草料基地续建工程,波斯坦铁列克乡饮水安全和2万亩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力争完成膘尔托阔依、吾合沙鲁、乌鲁克恰提三个乡的饮水安全项目审批工作。
电力设施方面,规划建设环城电网改造、县城3.5万千伏安变电所、康苏11万千伏安变电所、乌鲁克恰提乡11万千伏安变电所建设等项目。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争取完成膘尔托阔依乡--阿依尕特村45公里四级砂砾路、黑孜苇乡--阿依布拉克村7公里柏油路和巴音库鲁提乡--铁列克乡四级砂砾路、309线--吾合沙鲁村通村公路的前期设计。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2号文件精神,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做好前期可研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的支持。
(四)加强财源建设,壮大县级财政实力。多层次、宽领域培植主导财源,形成支持有力,后续旺盛,结构合理的财源体系。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堵塞漏洞,强化重点企业、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监管,切实加大天然气企业和矿山企业税收监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抓住县域内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税收征管。搞好政策研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在资源税、矿管费等方面的税费分享权,增加县级财政收入,壮大财政实力。加大金融、保险、工商、邮政、电信、通讯、质监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五)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提升第三产业水平。以口岸下迁为契机,集中力量抓好口岸下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帕米尔高原西陲第一县的品牌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构筑平台,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以口岸为依托,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构建口岸重要商品集散中心。一是将新建口岸区纳入县城总体规划,继续加快规划建设步伐。二是结合实际全力发展仓储业,引资建设规模大、起点高、服务优良、功能齐全满足客户要求的大型仓储群。三是发展物流业,积极申报农村集贸市场建设项目和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居民树立属地消费意识,刺激就地消费。四是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运用民间资本兴建档次高、服务功能齐全、具有本地特色的酒店、宾馆、娱乐、商贸等服务设施,吸引外地客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五是发展交通运输业。开普太希水库的立项建设,矿产资源的开发、省道的改扩建将带动我县货运量、客运量的增加,进一步支持鼓励农牧民、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从事交通运输业。六是利用国家政策,搞活边境贸易,规划好两个边民合作互市区和两个边贸加工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六)全面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继续实施和完善“2131”、“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送书下乡、民康、文化长廊建设六大工程。加大乡镇文化站建设力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广播电视覆盖率。
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两基”成果,强化“民汉”合校,壮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大力开展“科技兴县”,壮大科技人才队伍,加大科技知识普及和科技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深化卫生改革,强化行业管理,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实新型合作医疗参保工作,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切实解决好部分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前期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积极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救济能力。
(七)加强与援疆单位的交流合作,努力提升援疆工作水平。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援疆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发挥援疆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积极争取援助资金的同时,不断加强乌恰与辽宁大连的友好往来,互派人员进行考察学习,促进两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大力宣传我县的优势资源,鼓励辽宁大连实力雄厚的企业来乌恰投资开发,实现两地间的互利双赢。利用辽宁大连先进的科技和教育资源,选派有培养潜力的科技人才和教师赴辽宁大连进行培训深造,提高我县科技人才和教师队伍素质。
(八)注重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一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放在真抓实干上,在狠抓落实中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二要创新管理,依法行政,建设法制型政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三要求真务实,科学行政,建设节约型政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展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结合起来,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弘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快速高效、勤政廉洁的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努力解决条块分割、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问题。按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四要清正廉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型政府。按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紧密结合行政审批、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国有资产监管、人事制度等项改革,推动治本抓源头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工作。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鼓舞人心,时代号角催人奋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让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团结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艰苦奋斗,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此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