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改委 > 发展规划
  3. > 正文

乌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索  引  号 K45899617/2023-02260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乌恰县发改委 发布日期 2023-10-07 19:27
名        称 乌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        号 〔〕号 有  效  性
来        源 乌恰县发改委

今后五到十年,是乌恰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三大趋势日益增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将进入加速推进时期,我们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钟鸣未来的发展,认真总结“十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正确判断未来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推动全县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规划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实施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关键性五年规划,也是今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十一五”规划,包括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主要阐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规划内容是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指标总体上是预测性、指导性的。

一、“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计划的圆满实现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五”时期,是我县巩固温饱成果,提高扶贫质量,构建特色产业,奋力迈向小康的重要时期。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社会矛盾突出等各种困难,紧紧依托特色农业、矿产、口岸、旅游等优势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县域经济步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由1.11亿元增长到2.1亿元,年均增长13.5%;地方财政收入由478万元增长到1008万元,年均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500万元,年均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714万元增长到3850万元,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收入分别由1115元提高到1341元。县域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农业农村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色产业、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达到3364万元;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到2080人,实现打工收入397万元。按照“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的思路,积极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累计新建、复修乡村公路200多公里,新增通路自然村10个;新修各类水利设施13多处,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从2002年实行税费改革,再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群众迎来了“零税赋”时代,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3、工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牢固树立“全县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工作取向,强化以工业为先、为首、为大的观念,全面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工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以矿产资源为依托的矿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建筑建材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家增加到2家,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万元,年均增长5.2%

4、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争项目,下聚民力,大办农田、水利、教育、卫生、交通等。新增油路301公里,群众出行条件明显改善。有线电视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覆盖14个村,占全县总村数的67%58%;移动通信信号实现乡镇所在地和交通主干线全覆盖,正不断向边远山区延伸。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启动实施了城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和城乡同网同价,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完成了巴音库鲁提乡防洪、膘尔托考河河道治理等一批大中型水利项目,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增强。完成退耕还林1.9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30.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0.48%,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5、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年中,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净增226元,年均增长3.7%。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基本普及。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城乡居民户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50平方米和75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5平方米和20平方米。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保障资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符合条件的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6、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重点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科学技术创新步伐。“十五”期间,办学渠道进一步拓宽。巩固“两基”教育成果,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收到明显成效,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9.8%98.4%。增加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投资300多万元的县医院住院部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了疾病防控中心,强化了公共卫生建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全面展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回顾“十五”计划,在经济基础薄弱、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等情况下,取得较好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县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一是必须解放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地制定出切合乌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必须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全县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三是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相信和依靠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坚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真抓实干,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抓落实的能力;五是必须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是必须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正确面对困难和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边境安全,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都为“十一五”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十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矛盾相当突出,主要是:一是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二是建设、投产的工业项目和工业新的增长点不多,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偏小;三是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功能不完善;四是交通、能源、口岸等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五是重大项目少,发展后劲不足,财源缺乏;六是对外开放没有重大突破;七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高层次人才比较匮乏等等。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综合国内外环境的分析,结合乌恰具体实际,“十一五”时期,乌恰拥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将处于新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

1、具备快速发展的机遇。乌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党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战略部署的落实,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将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到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用足用活相关政策,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更快发展。

2、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社会生产力、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部分民营企业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开始进入扩张壮大时期;人民投资创业愿望十分强烈;干部群众的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城镇意识都已大大增强,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资源短缺凸显出我县特色资源的竞争优势。我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已知矿产地34处,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29处。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顺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随着国家资源短缺加剧,我县矿产资源市场前景看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4、具备发展项目的潜力。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努力,全县已形成“大抓项目,快上项目,增强经济”思路。因此在西部大开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对贫困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的良好机遇下,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力度,更好地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服务,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

5、具备快速发展的动力。近年来,乌恰县围绕进入克州经济发展领先位置的奋斗目标奋力追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快,但与克州总体发展水平还有一定距离。与此同时,现在各兄弟县区竞相发展的态势咄咄逼人,你追我赶,争当领跑龙头,乌恰在追赶的同时,更存在被追赶、被超越的可能,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加快发展,才有可能缩小差距,改变落后局面。

二、“十一五”时期乌恰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关键的五年,抓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乌恰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导思想

乌恰县“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牧业扬优势、种植抓特色、矿业兴加工、边贸扩总量、旅游强后劲”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和实现好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以优势资源、园区建设为依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坚持不懈地壮大县域经济,以县城建设为载体,以特色农业经营为纽带,以发展非公有经济、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乌恰县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边境县。

()、发展思路:

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按照“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依托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重点发展特色资源型、劳动密集型、边境加工以及环保、生态工业。

2、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构筑县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积极培育工业城镇和口岸城镇,完善配套设施,加大集聚规模,发挥集聚效应,提高城镇化水平。

3、实现规模经营。加强特色农业产品建设,促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和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4、培育通道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构筑“桥头堡”经济带。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强交通、口岸、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6、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坚持把重大项目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重大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的策划、储备、论证、报批和建设,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7、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特别是与口岸贸易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8、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就业,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构筑“平安乌恰”,保持社会稳定。

9、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低投入、低消耗、污染少、高产出、高效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的路子,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十一五”发展的奋斗目标:

乌恰县“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以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县域突破,开放带动,科技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精品农业,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乌恰县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力争经过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乌恰县建设成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小康县城。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3%以上,达到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9%以上,达到1614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9亿元以上。

——经济结构显著改善。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04040;城镇化率达到40%,外向型经济比重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42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社会更加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

三、“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富民兴边

按照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壮大为目标,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畜牧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按照“改造传统农业,壮大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重点培育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大、带动辐射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产销对接,提高农业一体化水平,走一条“以工兴农、工农互动、城乡相融”的发展道路,使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突出“五化”:一是特色化。借助新型农业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在“新、奇、特”上做文章,突出乌恰县农副产品优势;二是规模化。可以依托三大草料基地采取基地式的规模化生产;三是市场化。高度关注市场需求和营销链条的建设,采取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四是高效化。以生态化为基础,充分运用高技术在产前、产后及加工、流通与组织各个环节中的支撑作用,提高效率;五是品牌化。高度重视品牌的培养,并注意保护业已形成的品牌。

1)畜牧业实现数量增长型向效益增长型的转变。加大力度抓好人工草料基地建设,对已建成的北来西、冬昂额孜、玛依喀克尔人工草料基地要朝农业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推行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坚持生产与加工相结合,努力打造高原绿色品牌。适度控制发展草原牧业,畜禽养殖要向圈舍环保化、设施标准化、数量规模化、生产科学化、品种优质化、产品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出栏率,减少存栏。加强对天然草场管理,实施轮牧、休牧和围栏工程,以实施品种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疫病防治标准化,突破式发展畜牧养殖业,大力发展农区和城郊畜牧业,农区和城郊畜牧业要树立高投入、高产出的观念。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要求,“十一五”期间,打造专业村、特色村,力争建成以膘尔托阔依乡、波斯坦铁列克乡、巴音库鲁提乡、托云乡为依托的养殖区。

(2)种植业。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土地复垦整理,保护和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供给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增加优质玉米、高油及高蛋白大豆等优质高效品种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发展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面积,做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统筹发展,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的过腹转化能力。同时,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农牧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高附加值发展。

(3)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围绕阿魏菇、特色林业等产业优势,按照“小企业、大群体、专业化”组织形式,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特色种植业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优势、品牌,突出重点,着力探索适合市场需求,适合乌恰地域气候,适合本地地缘优势的项目,进行规模开发、经营。重点搞好良种引进、培育和推广工作,不断优化品种结构,改善品质,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增加绿色无公害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实现“一稳三增”的目标,即稳定粮食作物面积在1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0.05万亩,优质牧草面积达到4万亩,同时抓好优质高产农产品种植基地、林业苗木基地、果树基地建设。

生态林业建设结合国家“森林分类经营”、“退耕还林”等林业政策的实施,做好天然林保护、造林及护林工作,发展速生林及经济林基地,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生态防护林,重点抓好晚熟杏树的种植、管护、经营,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各类优惠政策,适时引导农牧民扩大晚熟杏树的种植面积,及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逐步使晚熟杏树种植成为全县发展特色林果业的优势产业。“十一五”期间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年均递增7.5%,达到7567万元。完成全县退耕还林,生态林建设28000亩,完成以黑孜苇、膘尔托阔依、波斯坦铁列克等乡的防护林建设15000亩。

2、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1)农田水利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开源节流并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原则。确保供水安全,以农村饮水安全和牧区水利投资方向为依托,做好农牧民饮水安全和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做到节水增地、增收、不断提高农业抗灾保收能力。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治理小流域的有利时机,建设一批骨干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十一五”期间,力争解决全县1.7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做好克孜勒苏河流域、恰克马克河流域沿岸护坡整险除障,抓好膘尔托阔依乡防洪工程,新建开普太西水利枢纽工程,完成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和乌鲁瓦提4万亩人工生态草饲料基地建设等工程,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2)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原则,增强通达能力、改善城乡发展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目标,合理确定公路建设布局。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和铁路西延的机遇,以经济节点(乡镇、行政村)作为农村公路网的基本支撑点,逐步完善和实现以国、省道为主骨架;以县通乡(镇)的县道为主干道;以乡(镇)与行政村之间、以及乡(镇)与乡(镇)之间连接的乡道为脉络的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对交通条件好而通行不畅的地方以改造为主,逐步完善配套,提高技术等级、抗灾能力和通行能力。对交通条件差、环境相对封闭、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重点是完善公路网布局、提高通达深度,解决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

在干线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建设发展农村公路、建立农村公路网基本骨架,完成膘尔托阔依乡-种羊场、巴音库鲁提乡-铁列克乡、波斯坦铁列克乡-依买克村、乌鲁克恰提乡-玉其塔什、乌鲁克恰提-萨瓦亚尔顿、托云乡-吐尔尕特口岸等一批重点道路工程项目,改善农村公路的交通大格局,加快农村道路的改、扩建工作,积极提高和努力改善路网技术等级结构,使农村公路网平均技术等级尽快提高到等级水平。建立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加强道路管理,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到2010年,完善区域公路网,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质量与服务水平,积极提高和努力改善路网技术等级结构,力争使农村公路等级达到四级以上,基本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实现通公路行政村数达到23个,乡镇通公路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90%,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60%

3)开发带动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集镇和城郊结合部、边境口岸、靠近公路沿线地区,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发挥优势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发展配套服务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集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2010年,全县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126万元,年均递增6.3%;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万千瓦,年均递增58.5%;农业机械达到1500台,年均递增28.9%;农机作业值达到310万元,年均递增16%

(5)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和巩固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素质,加强管理,每个村配足一名农技员、一名动物防治员,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民中的科技示范、推广的引导、辐射和带动作用,解决村一级农业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断层问题。

3、加强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

出台激励农牧民务工的规定,引导农牧民由简单的劳务投入向施工技术型转变,以培养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及创业精神为重点,大力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农牧民施工质量。另一方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劳务输出组织管理机构,筹建农牧民就业培训基地,制定劳务输出目标,积极为增加农牧民收入出主意、想办法,广泛吸引农牧民参与进来,从而促进和带动农牧民增加收入,使农牧民的收入得到了稳步提高。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升级

把工业发展作为实现全县经济赶超战略的突破口,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壮大支柱产业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引进项目为重点,以提高效益和增加税收为归宿,按照“抓重点、强支柱、优产业”的思路,围绕工业强县的目标,充分发挥乌恰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优势,加大企业改革改制力度,突破体制障碍,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提高县域工业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打造工业强县。到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8%以上。

1、突出优势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围绕“调高、调优、调大”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发展要突出优势产业,紧紧围绕产业化做文章,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市场占有率,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布局科学、发展协调的新型工业化体系。

2、大力培植优势骨干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扶持骨干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通过扩大增量、延伸产业、吸纳股份等多种途径,加速扩张,尽快培植一批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高度重视规模企业发展,选择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集中力量加以扶持,建设骨干企业梯队。力争到2010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家以上。

3、突出园区建设。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聚集的平台。集中力量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效应,尽快建立健全质检、技术、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机构,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汇集,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积极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引导各类新办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特别是注重引进高科技、高利税、低污染的“两高一低”企业和项目,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经济引擎。在园区建设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绿色园区,做到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产业一条龙,政策一盘棋。在园区规划上,突出产业特色,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搞好园区布局,打造颇具规模的工业基地,到2010年,工业园区实现年产值1亿元以上;实现税收500万元以上,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经济活跃、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制先进、管理科学、运转规范的经济增长示范区。

4、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矿产加工业。坚持“扶优扶强、环保低耗”原则,按照合理布局、强化管理、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大力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整合现有矿产加工企业,支持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实现优势矿产资源的规模化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矿业经济有较快发展。对乌恰县境内的矿产资源开发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设立资源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促进矿产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协调统一,强化矿业管理,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促进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5、按照“谁勘探,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矿业勘探。针对矿产资源普查工作的滞后性,加大地质风险勘探力度,加强对矿产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鼓励农牧民找矿和报矿,对找矿有重大发现的农牧民给予奖励,扩大矿点的线索,摸清矿点的情况。以铁、铜、铅、锌、金、铜等矿产为重点,争取有大的突破,根据乌恰县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区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加大萨瓦亚尔顿金锑矿区、沙里塔什-乌拉根铅锌成矿区勘查开发和深加工力度。加大天然气、浅层油的开发力度和利用价值。以推介引资为重点,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对吉国已探明矿产资料的利用程度,形成矿业采、选、冶的产业链。整合煤炭资源,加快乌恰县沙里拜煤田、阿依尕特煤田、托云煤田、黑孜苇乡煤田的地质勘探工作,早日开发建设,继续加强对现有矿业开发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深加工、用工等方面给予支持。

6、加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力度。积极争取资源调查项目、区调项目、国家地勘费专项基金及自治区矿产资源补偿费专项基金等地勘费,以加大对乌恰县矿业的投入。加强南天山及西昆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完成乌恰县境内重点成矿带15万区域基础地质调查及物化探勘查评价工作。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促使乌恰县矿产资源储量的可靠性和可供性得到提高。

()做大城镇,打造发展平台,推进城镇化进程

科学确定城镇功能定位,优化城镇结构布局,以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发展特色产业、扩大城镇人口为重点,探索有效机制,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1、加快城镇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加快城镇化进程,突出重点,实施重点城镇规模和实力为重点的城镇带动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县城,不断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县城要坚持“优化主体,拓展外延”的发展思路,完善区域规划,抓好燃气、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重点抓好城市园林绿化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加大产业建设力度,扩张县域经济总量,发挥辐射聚集效应,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增加县城人口;加快推进房地产开发,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供水、输电、道路、通信、市场等基础设施。集镇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培育产业、凸现特色”的原则,结合种羊场改制纳入县域管理,做好波斯坦铁列克乡总体规划,加大对膘尔托阔依、乌鲁克恰提、康苏镇、乌恰镇、巴音库鲁提、黑孜苇等乡镇建设的扶持力度,解决农牧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交通、水电、通信、文化、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城镇功能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进农民住房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为依托的城镇化格局。力争到2010年,完成抗震安居房5195户,60%的乡镇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城镇。同时,完成吐尔尕特口岸-托云乡通电工程、伊尔克什坦口岸-吉根乡-乌鲁克恰提乡通电工程,解决托云乡、吉根乡、乌鲁克恰提乡常年用电不稳的问题,其它边远无电村、无电户重点推广光伏电站和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2、搞活城镇经营。充分发挥城镇的经济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依托,完善城镇经营机制,盘活城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加大对土地的征用、收购、储备和包装,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大力发展规模化、规范化的二级房地产市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运用市场手段实现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打破行业垄断,逐步放开城镇经营性及自然垄断型基础设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开放式、多元化、竞争性的经营方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监督,鼓励和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和个人投资公用服务领域,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由政府向社会过渡的格局。

3、强化城镇管理。增强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本,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管理城市的新途径。强化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没有规划不准上项目、规划不通过不准实施、项目不经审批不准动工的规定。深入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大力开展文明示范路、平安示范街等系列活动,塑造优美、舒适、文明的乌恰形象。

(四)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口岸贸易

依托口岸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构建一个联检机构健全、服务功能完善、运转机制灵活、通关便捷高效的现代口岸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和通道经济,重点培育发展边贸市场,加快进出口物流园区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培育新的边境贸易增长点,做大做强畜产品及矿产出口、创新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做大做强边境贸易事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边境互市贸易零起步,填补边境互市贸易空白,积极筹建吐尔尕特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边境经济合作区内实行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自由开放政策,政府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工商企业进入,使之成为集加工制造、国际贸易、仓储物流、金融服务、旅游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将吐尔尕特口岸发展成为具有中亚区域特色的国际贸易、加工中心。

1、强力推进外经贸发展。坚持“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外引内联,东联西出”的方针。充分发挥乌恰县独特的地缘优势、人文优势,打通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国际市场大通道,建设和完善进出口加工、仓储、贸易结算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通关水平,增强口岸功能,探索建立边境经济合作区,推动口岸经济发展。到2010年,乌恰县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300万美元,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两个口岸通关过货量达累计达到200万吨。

2、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培育和壮大商品流通主体。进一步完善各类商业设施,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加强与喀什地区的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发展边贸市场和专业市场,加快进出口物流园区建设,鼓励对外投资,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国经营和到境外投资办厂,并把境外投资与扩大出口、增加劳务输出结合起来。

())积极培育旅游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乌恰县旅游业的开发要努力做到自然旅游景观、社会人文景观和旅游工贸开发的有机结合,注重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构筑旅游圈,创建生态旅游县城。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统筹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开发旅游的同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强化旅游区内环卫管理,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

1、通过旅游业带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搞好旅游生态环境、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贸易市场体系和服务功能,带动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和社会服务第三产业发展,开发旅游特色产品,推动旅游产品及特产贸易。加快劳动力、信息、金融、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积极发展社会中介服务及行业自律组织,增加社会性服务消费,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和服务功能,增加三产就业率。到2010年,力争旅游收入增加值达到600万元,占GDP比重达到1.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三产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11%

2、提高服务业支撑力。大力推进服务业改革,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和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贡献率,确保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支持发展独立公正、运作规范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机构和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规范法律、会计、审计、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加快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传统流通、运输资源,加快形成现代化物流配送系统。全面启动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建立业主自治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建立城镇廉租房开发经营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扩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尽快兴旺起来。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业,组建社会服务公司、社区服务公司等,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规范化,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效益。

(六)鼓励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培育民营经济

加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与交流,努力增加产品出口、劳务输出和对外服务贸易。不断扩充乌恰的出口品种和总量,有针对性地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类经济主体申请自主进出口经营资格,扩大出口主体范围。到2010年,全县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00万美元。

1、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着力根除体制性障碍,切实改善法治、政策、信用和服务等软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依托资源优势,有效地激发和聚集民间资本,按照政策优惠、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要求,通过体制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我县民营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上档次。拓宽民营经济的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清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安全,降低民营企业税费负担,加快民间资本积累。培育新的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严肃查处对民营企业索、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全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到“十一五”期末,全县民营经济要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心骨”。

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建适应加快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盘活现有存量资产,以存量换增量;通过重大项目,积极吸引和利用国内贴息贷款、国内游动资本,激发各类资金向乌恰聚集。完善贷款担保、财物保险体系,激发各类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激活社会资本,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金融对乌恰县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资本市场,运用多种融资形式,构建适应乌恰发展、市场要求的投融资机制。

(七)优化调整投资结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

按照“适度控制、重点支持、调整优化、注重效益”的投资原则,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着力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围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主导产业、生态环保、农村扶贫、科技教育和卫生,集中有限资金,支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十一五”期间,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2.9亿元,年均递增14.9%

1、财政收支。紧紧围绕“财政增收、群众致富、加快发展、富民强县”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财政预算,严肃财经纪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和收支平衡。到2010年,全县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14万元,年均增长10.9%以上。

2、金融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力促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吸储能力;积极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切实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增强信贷风险,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到2010年,各项存款余额达2.2亿元,年均递增3.1%;各项贷款余额达8000万元,年均递增2%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县域经济。

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对外开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下大功夫,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职能逐步转向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发展政策上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利用乌恰县的地缘优势,积极与吉国进行交流联络,拓宽与吉国在煤炭等矿业项目领域的合作,将乌恰县建设成“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中转站、加工基地。在用足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乌恰县实际的更具特殊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广泛进行招商引资。“十一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县域外资金累计达到40000万元。

(九)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创新扶贫方式方法

坚持开发式扶贫,做好“整村推进”工作。抓好贫困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广播、电视、通村公路、农田灌溉工程、人畜饮水等项目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继续实施先进帮助后进的对口援助,抓好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开发,搞好贫困地区生态扶贫建设,实施易地安置扶贫,解决缺乏生态发展条件地区特困群众的出路。加强科教扶贫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到2010年,利用扶贫资金,建成养殖示范小区60处。

()以人为本,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1、加大科技知识普及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改变和优化传统农牧业,大力开展“科技兴农”,“科技兴牧”。加速对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到2010年科技的贡献份额在农牧业生产中达到45%,创建全县科技示范乡9个、示范村23个、示范户500个。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调整布局,形成与乌恰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新体系。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行“教育扶贫工程”,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施行“小学办到乡,初中办到县”的办学方针,提高初中升学率;强化农村远程教育,优化教育布局结构,科学设置专业体系,着力培养、提升劳动者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性强具有一定能力的技能性劳动力大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为乌恰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提高全民教育文化素质。

3、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医疗保险,农民医疗保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启动实施120急救信息中心和卫生监督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到2010年,集中力量建设好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以及9个乡镇卫生院,基本建成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4、以推广、应用数字技术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信息事业。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的覆盖率,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以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积极发展以互联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传媒事业,加快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以政府信息化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加快推进我县信息化进程,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步伐。到2010年,全县及乡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5%

5、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劳动力市场,发挥自主择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三大作用,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与再就业,增加城乡人民收入。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计生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扩大享受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城乡居民覆盖面。到2010年,全县新增就业人数4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

6、人才队伍建设。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等环节,着力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广泛联系在外人才,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初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适当、门类齐全,适应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7、建立健全边境动物防疫体系。针对我县边境线长的特点,按照“整合、完善、巩固、提高”的原则,加强动物防疫预防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检疫监督、物资保障、技术支撑、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六大系统”,提高动物疫情的监测、预防、控制及快速反应能力,保障我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到2010年,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十一五”规划实施的项目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乌恰县实际,经过认真筛选和论证,初步确定“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0大类79个,计划总投资620968万元。

①畜牧业以增加市场需求的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畜产品,实现畜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共有10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8417万元。其中:

---牲畜品种改良。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退牧还草。计划总投资14000万元。

---牧道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

---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588万元。

---玛依喀克尔牧民定居。计划总投资2100万元。

---缺水草场建设。计划投资6000万元。

---抗灾保畜项目。计划投资800万元。

---畜牧科技项目。计划投资966万元。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计划投资1363万元。

---跨世纪农牧民培训。计划投资300万元。

②种植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牧民收入为目的,开发特色产品,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把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重点放在改进管理技术,鼓励发展优势农作物。共有2个项目,计划投资2200万元,其中:

---温室大棚建设。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水土开发。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③林业以提高林果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力发展优质林果业,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特产林果业。共有5个项目,计划投资4300万元。其中:

---高寒山区标准苗圃建设。计划总投资100万元。

---荒滩荒漠灌木林及河谷次生林封育保护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枸杞栽培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晚熟杏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2万亩果树换种嫁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④城市基础设施主要从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方面提出项目建设计划共有7个,计划总投资24656万元。其中:

---城市垃圾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供排水改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

---城市道路改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供热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

---城市美化、亮化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康苏老工业区重振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

---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投资656万元。

⑤旅游项目共有1个,计划总投资5488万元。主要有高原山地旅游;柯尔克孜民族风情旅游;玉其塔什草原风光旅游;境外观光游;加力登避暑山庄;小尚亥高原森林牧场等地的开发建设。

⑥交通以畅通、便捷为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圈内快速交通网,以满足物流、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发展的要求,共规划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3020万元。其中:

---托云乡-“泉华”四级砂砾路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160万元。

---乌鲁克恰提乡-玉其塔什四级砂砾路改建。计划总投资722万元。

---巴音库鲁提乡-铁列克乡三级柏油路建设。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

---乌恰县乡村通公路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3858万元。

---铁列克乡-铁列克村四砂砾路建设。计划总投资320万元。

---铁列克乡-喀铁列克村四砂砾路建设。计划总投资448万元。

---巴音库鲁提乡-克孜阿根村四砂砾路建设。计划总投资192万元。

---膘尔托阔依乡-种羊场三级沥青路建设。计划总投资2250万元。

---膘尔托阔依村-阿依尕特村四级砂砾路改建。计划总投资1350万元。

---波斯坦铁列乡-依买克村四级砂砾路新建。计划总投资560万元。

---乌鲁克恰提乡-琼铁热克村四级砂砾路。计划总投资600万元。

---巴音库鲁提乡托帕村大桥。计划总投资560万元。

⑦水利以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建设节水型农业为目标,规划建设1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87164万元。其中:

---开普太西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总投资12136万元。

---乌鲁瓦提4万亩人工草饲料生态治理基地水利配套工程。计划总投资3463

---玛依喀克二期3万亩人工生态治理基地水利配套工程。计划总投资5876万元。

---卡拉贝利水电站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

---玛尔坎恰提水利枢纽工程。计划总投资28.5亿元。

---乌鲁克恰提乡水利渠系配套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克孜勒苏河防洪和水保项目。计划总投资5100万元。

---恰克马克河防洪和水保项目。计划总投资2300万元。

---膘尔托阔河防洪项目。计划总投资975万元。

---依买克人工生态治理水利渠系配套。计划总投资4138万元。

---肖尔托阔依水利渠系建设。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黑孜苇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乡镇()饮水安全项目。计划总投资4576万元。

---吾合沙鲁乡老草地改造水利渠系配套。计划总投资1600万元。

⑧工业以建设循环经济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规划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5080万元。其中:

---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0万元。

---出口贸易工业加工区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

---新型石膏建设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民族手工艺产品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膘尔托阔依乡阿依尕特煤矿勘探开发。计划投资3000万元。

---沙里拜煤矿勘探开发。计划投资2000万元。

---托云煤矿勘探开发。计划投资2000万元。

---大红山铁矿开发及加工。计划投资2000万元。

---铅锌矿冶炼。计划投资2000万元。

---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计划投资10000万元。

---工业园区建设。计划投资2880万元。

⑨教育、卫生事业以加强社会事业体系建设为目标,规划12个,计划总投资8311万元。其中:

---学校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万元。

---教育培训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乡镇学校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4506万元。

---乡镇卫生院新建项目。计划总投资700万元。

---乡村妇幼保健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有线电视入户安装工程。计划总投资350万元。

---城镇数字化电视建设。计划总投资300万元。

---体育场建设。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乡镇文化站()建设。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县城周边调频广播电视工程。计划总投资30万元。

---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挖掘。计划总投资20万元。

⑩其它项目共有5个,主要有科技、电力、电讯,计划总投资2332万元。其中:

---沙尘暴监测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万元。

---吉根乡、乌鲁克恰提乡、黑孜苇乡、波斯坦铁列克乡、膘尔托阔依乡无电村通电工程。计划总投资1096万元。

---伊尔克什坦-吉根乡通电工程。计划总投资405万元。

---吐尔尕特口岸-托云乡通电工程。计划总投资716万元。

---吾合沙鲁乡吾合沙鲁村电缆扩容项目。计划总投资15万元。

五、对策措施

(一)坚持观念创新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实践证明,思想解放、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和发展速度。“十一五”期间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思想观念上率先实现跨越。一是要强化“第一要务”意识,坚持发展不动摇,集中精力抓经济,大力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二是要强化难中求进意识,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瞄准“超常规”目标,追求“跨越式”发展,不断自我加压,奋力赶超争先。三是要强化开拓创新意识,坚决突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旧律,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

(二)坚持开放活县不动摇,进一步提升内引外联层次。扩大开放是富民强县的必由之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大开放统揽全局,运用市场机制,大胆地把外资引进来,把企业引进来,让产品走出去;把需要的人才引进来,让城乡富余劳力走出去,面向两个市场,实现资本、劳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富余劳力等比较优势,走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路子。

(三)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全县抓经济,重点抓工业”,营造工业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依托自然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坚持走开放兴工之路,把扩大开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作为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引资开发,借力发展。以人为本发展工业,改进和优化对企业的服务,重视和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创造与奉献,共同为工业的振兴、企业的成长壮大做贡献。

(四)坚持项目强县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实行国有、外资、民营一起上,大中小项目齐发展,劳力、资金、技术密集型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扩张优势,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通过实施一批牧区水利、矿产、农业和其他工业项目,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打造优势企业集群,构建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通过实施一批交通、城镇、生态项目,改善人居环境,优化生态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力。通过实施一批科教、文体、卫生、广电等社会发展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五)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进一步增创体制新优势。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引导企业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产权有序流转。坚持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积极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努力化解村级债务,壮大村级经济实力。优化政府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再就业政策,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抓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工作,做好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城镇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和民营企业的扩面工作。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规范社会保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落实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加快推进以部门预算,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巩固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深入推进投融资、国有资产监管、粮食流通体制等各项改革。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活民间资本,扩大民间投资,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六)坚持诚信立县不动摇,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要素”的理念,把环境作为竞争力来培育,作为生产力来发展,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打破一切阻碍生产要素自由进入经济领域的壁垒,从制度上、机制上规范执法管理方式和程序,切实做到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社会事务依法管理。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巩固和完善企业“宁静日”制度、挂牌保护制度和环境投诉受理制度,对企业服务实行零距离,对企业经营实现零干扰,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实施诚信立县战略,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企业、公民、政府四大信用工程创建活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民素质。

(七)坚持三大文明协调发展不动摇,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到2010年建成23个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化繁荣的绿色小康村。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决定重大事项和人事任免权力。支持人民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持打防结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八)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动摇,努力提高执政能力。着眼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着眼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努力选好人用好人;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的基层组织建设;着眼于“为民、务实、清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党风带动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为乌恰县的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六、规划的实施

本纲要是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十一五”时期我县其他各类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县政府及各部门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县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年度计划时,提出年度落实本纲要的目标和任务。有关部门要根据本纲要,针对所负责领域的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在经济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好本纲要的精神,自觉接受县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县政府要组织或协调实施若干个重点专项规划,并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组织推动或直接投资建设一批重大工程,确需政府投资的项目,建设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全县重大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证重大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解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