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前位置:
  2. 首页 > 政务公开 > 统计局 > 数据解读
  3. > 正文

将CPA审计方法引入统计数据核查过程的可行性探讨

索  引  号 WQX026-2019-000038 主题分类 统计
发布机构 乌恰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12-12 21:38
名        称 将CPA审计方法引入统计数据核查过程的可行性探讨
文        号 〔〕号 有  效  性
来        源 乌恰县统计局

2017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颁布施行以来,对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源头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更加地明确。基层统计数据核查、统计执法也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发现,基层统计部门在统计核查的过程中,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方式方法,大多为经验之谈,同时对调查对象的数据认识比较片面,缺乏对整个数据库的关联性理解和总体调查风险的把控,从而影响了基层统计部门对调查对象数据诠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自身统计核查的工作过程的规范化程度不够,未能对整个核查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记录,从而影响对于自身核查工作的二次判断。从根本要求上看,统计法对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要求,和CPA审计中对审计对象数据质量的要求不无相似。而CPA审计发展历史悠久,审计方法流程科学合理,可以作为统计数据核查工作的良好参考。本篇以工业统计数据核查为例,从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两方面,简要探讨将CPA审计方法引入统计数据核查过程的可行性。

一、CPA审计方法和工作流程简述

CPA审计方法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审计风险评估,另一部分为业务循环审计。审计风险评估,简而言之,是指审计人员接受某审计项目后,在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性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审计技术手段,所评估的该项目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评估主要与被审计单位本身的各方面情况有关。如被审计单位的规模越大、经营性质越复杂、内部控制越弱、管理层人士的可信赖程度越低,则审计风险评估也就越高。业务循环审计,就是把财务报表分成几个循环进行审计,即把紧密联系的交易种类和账户余额归入同一循环中,按业务循环组织实施审计。常见的业务循环分类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和投资与筹资循环。

CPA审计的工作流程主要为先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再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然后进行控制测试,最后进行实质性程序。这些流程都被分解细化体现在一张张工作底稿上,程序规范,可视化程度高,便于进行审计业务的有效性评定和复核。

二、审计风险评估引入统计数据核查的可行性分析

审计风险评估,将审计风险细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我们可以将这种模式应用于统计数据核查的日常工作中。以交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为例:

第一步,我们首先了解交城工业的整体构成,我们发现交城工业行业门类很多,但是占比最大的行业为焦炭行业,占全县工业的比重为47%,另外我县化工企业众多,化工行业产品门类繁多,部分产品为中间产品,既对外销售又自产自用,核算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将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可接受风险定得较低,如其他企业可接受风险为8%,那可以将这两个行业的可接受风险定为5%

第二步,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行业环境、法律环境、监管环境以及内部因素,如:组织结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工作职责划分,内部控制流程与设置等的了解,按照稳健性原则,评定固有风险水平。仍以某焦炭企业为例,其内部控制设置科学,自动化程度较高,权责划分明确,但企业经营项目较多,行业环境的外在影响较大,那可以将其固有风险评定为中级,即50%

第三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仍以某焦炭企业为例,我们抽取他20199月的某一个销售订单进行跟踪,发现该企业对同一客户的订单采取分批生产,月底集中发货的方式,由于月底发货后不能及时入账,导致报送产值月报时,这一批产品的单价为估算单价。销售和收款循环缺少一些控制环节,但由于本企业对该客户的销售单价波动不大,估算单价可靠性较大,因此将该企业的控制风险评定为中,即50%

第四步,根据风险模型计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即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5%/50%*50%=20%,即要求的检查保证程度为80%

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方法,将在库企业按照可接受的检查风险由低到高排序,对可接受检查风险较低的企业,要进行重点核查,同时检查要深入,不能仅限于财务数据报表和账户的核查,必要时还要深入到最原始的资料和生产过程。

业务循环审计引入统计数据核查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统计指标制定不同的业务循环。以工业统计为例:工业统计中最主要的指标为工业总产值。我们可以设置工业总产值业务循环。即通过生产—入库—出库—销售—收款,这一循环,核查产成品以及对外出售中间产品的产量和单价,进一步计算工业总产值。这一循环涉及的账户主要为产成品和主营业务收入。涉及的原始资料为产成品明细账和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更详细的印证材料为产成品入库出库单、车间生产日记账和销售发票、销售合同等。核查中,可以挑选某一笔业务,沿着这一业务循环,进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测试,如果在生产—入库这一环节出现偏差,那证明该企业的产量核算存在错报可能性,如果是在出库—销售这一环节出现偏差,那证明该企业的中间产品核算存在错报的可能性,如果是在销售—收款这一环节出现偏差,那证明该企业的产品单价核算存在错报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一测试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某项出现偏差的环节进行重点的账户余额核查。这一方法的优势是不但可以发现企业的错报,还能从根本环节上纠正企业发生错报的源头问题。

另外,相关专业之间也可以设置业务循环,来同时核查不同专业的相关数据。比如,我们扩展生产—入库—出库—销售—收款这一循环,我们在生产环节引入综合能源消费量等能耗指标,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能源消耗推算出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数量,从而和企业报送的该时期内的生产产量进行对比,核查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设置采购—领用—生产—入库—成本核算,业务循环来核查企业的成本和中间投入,对工业企业成本费用调查也非常重要。

三、审计工作流程中可以借鉴的地方

上面提到了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测试流程,其实在实质性程序中,也有统计数据核查可以借鉴的地方。审计实质性程序大体可分为分析程序和细节测试。我们平时统计报表查询中运用分析程序较多,比如关注数据波动异常的同比环比增速查询,关注产销率失衡的产销率超界查询等。我们在数据核查中,可以综合利用所掌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程序核查,以此来检查企业报送数据的相关性。比如:企业本期产值同比增速较大,企业给出的理由是市场销售价格上涨。那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财务数据来对本同期的销售成本率,毛利率等进行对比,看所报送的财务数据是否体现了市场销售价格上涨这一因素。

另外,在CPA审计实务中,所有工作流程都被分解细化体现在一张张工作底稿上,程序规范,可视化程度高,每个步骤需要提取哪些数据,如何计算,如何核对都清楚明了,同时,也能完整地保留整个核查中的每一个步骤,便于进行审计业务的有效性评定和复核。建议统计数据核查也能建立工作底稿,有利于统计数据核查的规范化,同时方便复核统计数据核查计算过程是否准确,流程是否完备,是否合规。

(此件公开发布)

解读文章